由学生们设计的机器人需要自动通过场地外围挡间的空隙进入其中,并将尽可能多的玩偶带回到起点处,整个过程全部由机器人自主判断障碍并行动。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李那摄 在一个长宽1米的场地内,放置了24个形状颜色各异的木质玩偶,每个重量都在40g-100g之间,由学生们设计的机器人需要自动通过场地外围挡间的空隙进入其中,并将尽可能多的玩偶带回到起点处,整个过程全部由机器人自主判断障碍并行动。 昨日,第九届“福田杯”沈阳市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在沈阳工业大学举行,来自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航空大学等多家沈阳高校的机器人相关人才在这里举行了一场“机器人救援赛”,而被救援的对象就是这些大小不一的木质玩偶。据沈阳工业大学副校长李三喜介绍,此次大赛旨在通过救援木制玩偶,对机器人性能进行检验,以便达到机器人救援人的实用意义。 这项机器人赛事已经举办了八届,之前还举行过机器人清球赛、机器人环保赛等,而今年的主题是“机器人救援赛”。比赛要求各代表队制造一个程控的、具有收集装置的机器人,机器人在一个固定区域内运动,将目标区域内的木质玩偶收集到机器人的收集装置中,在规定时间内按累计收集木偶总数乘以系数总得分作为评判胜负的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简单的“救援”比赛,机器人需要根据现场的围挡障碍自主躲避,通过围挡的空隙进入中间的玩偶放置区域进行“救援”。“如何通过空隙进入中间的区域是这个比赛的难点,同时,当救到玩偶之后如何回到起点也是个头疼的事,”沈阳工业大学大二学生马兴源解释道,“我们之前也是研究了很久,为了编程每天都要凌晨两三点才能睡觉,就是改了又改。” 第一组的4位参赛选手的机器人几乎都是进入“救援”玩偶之后就“卡”在了障碍物区域内,没能及时返回起点,都没有得到分数。当第二组选手中有机器人成功将5只玩偶“救回”起点后,在场的同学们都不禁发出欢呼声,自发地鼓起掌来。“虽然我是学信息专业的,最新开变态传世页游,但我热爱机器人,将来我希望自己制造的机器人也能在世界舞台亮相,为沈阳争光。”马兴源兴奋地说。 李三喜表示,近年来,沈阳各高校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创新越来越重视,由于机器人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像机械、控制、电气、人工智能等都需要了解,通过这样的比赛也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协作能力和综合能力。“虽然沈阳也有很多知名的机器人制造公司,但距离世界的先进水平还有差距,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大赛,为沈阳、为全国提供更多的机器人方面的人才。”
(责任编辑:白金朋)
相关报道
>>返回频道首页 返回本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