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读
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已成为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基本作战样式,信息能力已成为联合作战的第一能力,全军官兵对此变革趋势广为关注。为帮助大家深刻理解和准确地把握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特点与规律,重视加强基于信息能力的联合作战理论研究,全面推进新时期我军核心军事能力建设,本报记者日前对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匡兴华教授作了专访。匡教授是我军军事技术和装备发展战略与管理专家,在相关军事领域造诣颇深,其所言所论,知识广博,见解独到,给人不少启迪,现择要发表,以飨读者。
时间:2010年5月18日
地点:国防科大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
信息化武器装备——
联合作战的主要装备
记者:您长期从事军事技术与装备发展战略研究,您认为军事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对联合作战的物质技术条件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匡兴华: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深刻的军事变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创新,使机械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发展为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科技成为联合作战的物质技术基础,包括信息系统在内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已成为联合作战的主要装备。
记者:那么,构成联合作战的物质技术基础主要包括哪些呢?
匡兴华:具体地说,主要是军事信息系统、信息化主战装备和信息化保障装备等。这些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特征性能、通用技术性能和作战使用效能都是机械化武器装备无法比拟的。
记者:如此看来,信息化武器装备对联合作战举足轻重,其特点、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匡兴华:与机械化武器装备相比,新开变态传世,信息化武器装备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超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横向组网能力,使联合作战部队具备很强的体系对抗能力,实现了整体作战效能的跃升。外军有关数据表明,形成作战体系的兵器兵力,其作战能力可提高数倍甚至一个数量级以上。例如,美、英、法、德军队的数字化单兵武器系统,可以通过宽带网将一个加强排的士兵联接成网络,实施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使单兵的作战能力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
指挥信息系统——
联合作战的“中枢神经”
记者: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匡兴华:应该明确,我们所说的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是在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控制下,依托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将两个以上军种的作战力量综合为一体,以信息为关键、以网络为中心进行的战役以上规模的作战。由此不难看出,与机械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不同,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是依托指挥信息系统将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和作战要素融为一个整体,实施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因此,指挥信息系统是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主要标志。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实践证明,要指挥复杂的信息化联合作战,传统的指挥手段和方法根本无法胜任,必须依靠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如在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联合空袭作战中,多国部队每天出动2000多架次飞机,这些飞机要从分布在海湾地区30多个机场和6艘航空母舰上起降,涉及122条空中加油航线、600多个限航区、312个导弹交战空域、78条空中攻击走廊以及6个国家的民航线,要对伊拉克境内上千个目标进行轰炸。没有一体化的指挥信息系统,要完成如此复杂的联合空战任务是不可想象的。
记者:作为重要技术装备的指挥信息系统,在联合作战中如何进行指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