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菲莱通过自身携带的主电池电量进行工作。地球控制中心的科学家们必须和时间赛跑,迅速开启了菲莱所携带的11个实验设备进行工作,实际上菲莱的主电池持续的时间比预想中更长一些,它花了7个小时降落,然后又在彗星核的表面维持了57个小时。
尽管这次意料之外的着陆过程让菲莱执行原计划中的研究任务变得更加困难,并且可能提前结束,但在11月13日,它还是发来了在彗核表面拍摄的历史性的第一张照片。即使菲莱探测器不能再进行长时间的工作,地球上的科学家们也已经感到无比的满意,人们已经收到了菲莱经由“罗赛塔号”发回的第一批实验数据,它发回的大量实验数据中包括67P彗星表面的化学成分分析,这可能关系到在45亿年前地球上第一批有机分子的来源,以及生命的起源。
格林尼治时间2014年11月14号9时58分,地球与菲莱探测器的联系中断,随后在当天22时19分重新连接,直到11月15日00时16分,菲莱的电能耗尽,地球失去了与它的联系。融合了人类科学、技术和想象力的菲莱着陆器彗星探索似乎已经结束了,这已经算得上是一次超凡的成功。科学家们仍然期待,在2015年8月,随着67P彗星运行到它轨道上最接近太阳的地方,足够的阳光仍然有可能唤醒菲莱。而达姆施塔特的航天控制中心将继续控制“罗赛塔号”花费17个月的时间环绕这颗彗星,对它进行历史上最详尽的研究,
一个由目前宇宙中仅知的智慧生命制造的飞行器,在茫茫宇宙中飞行了几十亿公里,追逐着一颗彗星,在飞行了十几年之后最终在宇宙中汇合,之后它们将共同接近一颗恒星。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通过电子信号,被传送到数十亿公里之外的一颗行星上,这个行星上的智慧生命因之激动不已,这成为行星文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这个文明通过创造未来而追寻自己的历史——这个听上去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刚刚成为现实。欧洲航天局花费了13亿欧元进行的“罗赛塔计划”,就是以这样一种激动人心的方式开启了人类探索太阳系过去与未来的新阶段。
0
阅读更多更全周刊内容请微信扫描二维码成为中读VIP,阅读期期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凡注明“三联生活周刊”、“爱乐”或“原创”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三联生活周刊或爱乐杂志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刊、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或“来源:爱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登录 注册 退出
生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