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华夏银行厦门分行十分重视消费者金融权益的保障。近日,该行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组织各网点消保专员进行学习,陆续开展“3·15”宣传。此外,由厦门晚报社、市老年基金会、华夏银行主办的老年微信班(华夏银行专场),下周将在华夏银行厦门分行开班,帮助老年人远离网络诈骗、金融诈骗等。
享受健康的金融生活,华夏银行厦门分行的消保专员为您支招。首先,合理负债不越线,不要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怪圈。为满足自身的各种消费需求(如住房、汽车),个人或家庭在自身能够负担的范围内主动寻求负债,是正常的经济金融现象。
负债(杠杆)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提前满足需求、提升生活品质,过度负债则容易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怪圈,甚至陷入高利贷,最终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个人和家庭要学会跟踪和评估自身的债务水平,养成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手中留有应对重大外部冲击(如失业、事故等)的高流动性资产。
据介绍,金融消费者可以采用28/36的经验法则为自己的负债划定一个警戒线。28/36的经验法则指个人或家庭的房产相关支出(包括房贷还款、物业管理费、房地产税、房屋保险等)不超过同期收入的28%;总的负债(房产相关支出+车贷+信用卡负债+网络小额贷款+其他负债)不超过同期收入的36%。将负债控制在这个水平以内,个人或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有明显压力。
华夏银行厦门分行的消保专员说,其次,若需要借款,金融消费者尤其要关注利率之外的一次性费用,明白自己实际承担的成本。有的公司会收取手续费、服务费、中介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借款人要将因贷款而产生的各项费用列入成本来计算自身的真实借贷成本。
用心服务 识破各种伎俩 远离非法贷款
华夏银行厦门分行的消保专员提醒,机构放贷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金融消费者要避免向非法的放贷机构尤其是没有资质的网络放贷公司借款应急。
遇到以下特征且主动找上门的所谓“放贷机构”或“信贷专员”要小心谨慎,多方确认后再行动:
1.对机构的真实身份含糊其辞,不愿正面回应或自称是正规银行贷款(或自称有合作);
2.对年化利率的询问避而不谈,尤其是当实际借款利率超过36%时;
3.以各种噱头吸引客户,尤其是用“免费”“免息”“零利率”等套路误导普通金融消费者;
4.以“信息科技公司”或“贷款咨询”名义来放贷,实则是中介公司或违法放贷。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