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的公告全文
尊敬的客户:
您好!
由于业务调整,短信转飞信业务将于2016年6月30日下线,届时终止提供服务.自2016年7月起,不再收取月功能费。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特此公告。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不过,5月18日晚上,飞信官方微博出来回应了,意思是说:飞信没下线,下线的是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的独立业务。↓↓↓
可不管怎么回应,也确实摆脱不了飞信逐渐走向没落的事实。
不过,飞信也曾带给我们一段便捷而又美好的时光呢!今天,小编冒着暴露年龄的危险,跟大家来聊聊曾经风靡一时的飞信。
那些年我们用过的飞信
提起飞信,很多八九年前还在上学的80后、90后们,都是回忆满满↓↓↓
当时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大多数还是使用的诺基亚手机,手机上网费用还挺高,顶多用手机登录qq,看一下马上就下线了,都不敢多聊。
发信息还是用短信,有些人每个月1000条短信都不够用,一条短信要收一毛钱,如果是移动号码发给联通号码,收的是0.5元。这么一来,每个月电话费是非常可观的。
这可苦了那些囊中羞涩或者要谈情说爱的孩子们。
而飞信的出现,简直是拯救了这些人。
飞信有手机版和电脑版,不管是用哪个版本打开,选中通讯录中的好友输入文本,无论对方是否在线,都能收到信息,而且完全免费。
不过,从2012年以后,随着微信等新兴聊天工具的出现,飞信渐渐没落。2015年4月,曾有媒体报道,手机飞信人均业务量从2014年12月的42条下降至29条,零消息量用户从55%增长至83%。
如今,就百度指数来看,飞信已经基本没人提起。
这些聊天工具也曾是青春的记忆
在微信还未大行其道之前,还有一些聊天工具,承载了70、80、90后们满满的回忆。
比如说:MSN、网易泡泡、UC……
1
ICQ
ICQ是即时通讯的始祖,是英文“I SEEK YOU”的谐音,是三个以色列人在1996年开发推出的。最早这绿色小菊花,用现在的话来说,真小清新啊。
这是ICQ的界面↓↓↓
通过它几乎可以能够实现当前所有的即时通讯功能。如发送消息和文件、多方会议、视频聊天、创建自己的 ICQ 主页,利用 ICQ Email 发送、转寄和复制电子邮件等等。
它一经推出,便迅速占领了广阔的市场。但之后被腾讯盯上,然后OICQ就出现了。
后来ICQ因为版本语言单一、集成功能虽多但效果一般,市场占有率萎缩最后渐渐没落。
2
MSN
1999年7月微软推出了MSN Messenger。2003年,在全球拥有3亿用户的MSN杀入中国市场。
MSN严肃又保守,看起来很高冷,所以用户集中在公司职员中。那时候很多职场人工作时都同时开着QQ和MSN。
虽然MSN后来加入了很多有趣功能,但娱乐性仍然没法跟QQ比,而且2003年QQ推出的企业版QQTM在用户体验上彻底完败MSN。
你一定还记得MSN传文件老掉线、群功能死板没人用、丰富多彩的自定义表情导进去非常麻烦,很多表情党最后被推向了QQ。
MSN在2013年3月被微软正式关闭,腾讯QQ发来贺电。一个小时代结束了。
3
网易泡泡
2002年11月,网易泡泡诞生了,可以说这是国内比较早的一款IM产品,但是没什么功能特色,追不上企鹅。
泡泡的这套表情倒是着实火了一阵子,牙缝儿塞菠菜和卖萌装酷三个表情是十七的最爱,你呢?↓↓↓
大部分人用泡泡,是因为有一段时期,用它发短信不要钱。
当时套餐少,一毛一条短信光撩一会儿妹几天就能干掉几十块钱,,对于没有卖肾渠道的穷学生,完全发不起啊!当然现在这款软件已经接近消失了,版本的最后更新是在2013年。
4
朗玛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