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认为,特色小镇对现有城镇体系是有益补充和增强。“小城镇、大战略。”李君良说,现有城乡体系中,大城市对小城镇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的同时,自身由于人口膨胀也造成了各类城市病;而小城镇由于产业、人口外流,造血能力不够。特色小镇则以产业聚人、环境引人,在空间布局上既接受大城市辐射,又形成了“反磁力中心”。
因此,虽然特色小镇既非镇(建制镇)也非区(园区),但由于从特色产业积聚而来,建设上并未“另起炉灶”,功能上各有侧重:一是“园中镇”,如苏州工业园东沙湖基金小镇、常州西太湖科技园石墨烯小镇,对所在园区来说,特色小镇是“提炼和概括”“头部和大脑”,推动园区转型升级、产城融合;二是“郊区镇”,如汤山苏豪康养小镇、苏州苏绣小镇、栖霞山非遗文创小镇,以特色产业积聚人气、发展为逆城市化的“卫星城”;三是“镇中镇”,如江阴新桥云裳小镇、泰兴黄桥琴韵小镇、东海水晶小镇,定位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就地城镇化的新增长极。
“不管是哪种形态的小镇,我们都要求按照3A景区标准规划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城、文、旅、智‘五位一体’,使其从‘母体’中破茧而生、凤凰涅槃,发展为新经济的集聚地、城镇化的新硬核。”李君良说。
见习记者 沈佳暄
本报记者 顾巍钟